要选择低密度ND镜(ND4-ND16,减1-4档)或高密度ND镜(ND64及以上,减6档以上),核心逻辑是“根据拍摄需求计算‘需要减多少档’”,再匹配对应的ND镜密度。以下是系统化的选择方法,结合场景需求、光线条件和设备参数:
ND镜的核心参数是减光档数(Stop),计算公式:
例如:
ND4(减2档):进光量减少到1/4();
ND8(减3档):进光量减少到1/8();
ND16(减4档):进光量减少到1/16();
ND64(减6档):进光量减少到1/64();
ND1000(减10档):进光量减少到1/1000(,近似1000)。
不管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,选ND镜的第一步是“确定需要减多少档”,方法是:
设置基础参数(手动模式/M档):
视频拍摄:遵循180度规则(快门速度=1/(2×帧率),如25帧→1/50s,50帧→1/100s),固定快门(保证运动模糊自然);
照片拍摄:根据需求固定快门(如慢门流水→2秒,人像→1/100s);
光圈:根据景深需求固定(如人像→f/2.8,风光→f/8);
ISO:尽量低(如100/200,避免噪点)。
看测光表,算过曝档数:
不装ND镜,用上述参数对准拍摄主体,观察相机测光表(如佳能的“曝光等级指示”、索尼的“斑马线”):
若显示过曝+X档(如+3档),则需要减X档的ND镜(如+3档→ND8,减3档)。
低密度ND镜的核心是“轻微减光”,适合光线不极端但需要调整曝光参数的场景:
需求:用大光圈(如f/2.8)虚化背景,同时保持低ISO(100)(避免噪点)和符合180度规则的快门(如1/50s)(避免画面卡顿)。
例子:
场景:晴天傍晚(光线稍强),拍25帧视频;
基础参数:快门1/50s(180度规则)、光圈f/2.8(浅景深)、ISO100(低噪点);
测光表显示:过曝+2档;
选择:ND4(减2档),装后测光表显示0档(正确曝光)。
需求:用慢门(如1/25s)让流水呈丝绢状,同时保持低ISO(100)和合适的光圈(如f/8)(深景深)。
例子:
场景:阴天(光线较弱),拍照片;
基础参数:快门1/25s(慢门)、光圈f/8(深景深)、ISO100(低噪点);
测光表显示:过曝+3档;
选择:ND8(减3档),装后测光表显示0档。
需求:用低密度ND镜轻微减光,让光线更均匀(减少阴天的“灰雾感”),同时保持画面亮度正常。
例子:
场景:阴天拍建筑(天空比地面亮1档);
基础参数:快门1/100s(照片)、光圈f/8(深景深)、ISO100(低噪点);
测光表显示:过曝+1档;
选择:ND4(减1档),装后天空与地面曝光平衡。
高密度ND镜的核心是**“极端减光”,适合强光环境下需要“大幅延长快门”**的场景:
需求:用慢门(如2秒)让流水呈丝绢状,同时保持低ISO(100)和合适的光圈(如f/8)(深景深)。
例子:
场景:晴天中午(光线极强),拍照片;
基础参数:快门2秒(慢门)、光圈f/8(深景深)、ISO100(低噪点);
测光表显示:过曝+10档(因为2秒的快门比晴天中午的正常快门(1/4000s)慢很多);
选择:ND1000(减10档),装后测光表显示0档。
需求:用慢门(如10秒)让车流呈“光轨”,同时保持低ISO(100)和小光圈(如f/16)(深景深,让建筑清晰)。
例子:
场景:晴天上午(光线强),拍照片;
基础参数:快门10秒(慢门)、光圈f/16(深景深)、ISO100(低噪点);
测光表显示:过曝+13档(10秒的快门需要极强的减光);
选择:ND8192(减13档),或ND1000+ND8(减13档,不推荐,因为叠加会增加偏色)。
需求:用低密度ND镜(如ND4)轻微减光,让亮部不过曝(如天空),同时暗部不欠曝(如地面),方便后期合成HDR。
高密度ND镜的核心是“极端减光”,适合强光环境下需要“大幅延长快门”的场景:
需求:用慢门(如2秒以上)让流水呈丝绢状,同时保持低ISO(100)和小光圈(如f/8)(深景深)。
例子:
场景:晴天中午(光线极强),拍照片;
基础参数:快门2秒(慢门)、光圈f/8(深景深)、ISO100(低噪点);
测光表显示:过曝+10档;
选择:ND1000(减10档)。
需求:用慢门(如30秒)让云层呈“流动”状,同时保持低ISO(100)和小光圈(如f/11)(深景深)。
例子:
场景:晴天上午(光线强),拍照片;
基础参数:快门30秒(慢门)、光圈f/11(深景深)、ISO100(低噪点);
测光表显示:过曝+15档;
选择:ND32768(减15档)。
需求:用高密度ND镜(如ND1000)减光,让白天也能拍星轨(需要长时间曝光,如1小时),但这种场景很少见(因为白天星星不明显)。
不要叠加ND镜:
叠加ND镜(如ND1000+ND8)会增加偏色(如发黄)和暗角(滤镜边框遮挡边缘光线),尽量用单片高密度ND镜替代(如需要减13档→用ND8192,而非ND1000+ND8)。
选优质品牌:
劣质ND镜(如路边摊的“ND1000”)会严重偏色(如发黄、发蓝)和暗角(如广角镜头的四角发暗),推荐专业品牌:
低密度ND镜:B+W XS-Pro、NiSi Nano、Kase Wolverine;
高密度ND镜:NiSi ND1000、Lee Big Stopper、B+W XS-Pro ND1000。
根据镜头焦距选滤镜尺寸:
广角镜头(如16mm以下):用大尺寸方镜系统(如150mm),避免暗角;
标准镜头(如24mm以上):用超薄边框圆镜(如82mm),方便携带。
测试ND镜的色彩偏差:
买ND镜前,用灰色卡拍Raw格式照片,对比装与不装ND镜的RGB直方图(红、绿、蓝通道的峰值是否一致),若偏移超过10%(如红通道峰值比绿通道高15%),则为劣质ND镜。
确定拍摄需求(如慢门、大光圈);
设置基础参数(手动模式,固定快门、光圈、ISO);
看测光表,算过曝档数;
选对应的ND镜(过曝+X档→减X档的ND镜);
检查滤镜质量(避免偏色、暗角)。
一句话总结:
若需要轻微减光(如白天用大光圈拍人像),选低密度ND镜(ND4-ND16);
若需要极端减光(如晴天拍慢门流水),选高密度ND镜(ND64及以上);
核心是“用测光表算需要减多少档”,不要凭感觉选。